道德经第61章
《道德经》第六十一章通行本原文:
大国者下流也,天下之牝。
天下之交也,牝常以静胜牡,为其静也故宜为下。
故大国以下小国,则取小国;
小国以下大国,则取大国。
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
大国不过欲,兼畜人;
小国不过欲,入事人。
夫两者各得其所欲,大者宜为下。
译文:
大国居于江河下游,汇聚百川,处于雌柔的位置。
天下雌雄之间的交合,雌性常以静柔而胜过雄性的刚强,因为雌性柔静,适宜居守下位。
所以,大国对小国谦让低下,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依附;
小国对大国保持谦让低下,就可以取得大国的庇护。
所以,或者大国对小国谦让以取得小国的依附,或者小国对大国谦让而取得大国的庇护。
大国不过于贪婪,而能兼并畜养小国;
小国不过于膨胀,而能投靠侍奉大国。
双方想要达成各自诉求,保持利益平衡,大国应善居于下位。
逐句解释:
大国者下流也,天下之牝。
下流:下游。牝:雌性、母牛。
大国居于江河下游,海纳百川,处于天下的雌柔位置。大国繁荣昌盛,万国来朝,应该居于下位。
天下之交也,牝常以静胜牡,为其静也故宜为下。
天下的交合,雌柔能胜雄强,因为雌性守静,居于下位。
故大国以下小国,则取小国;
下:谦卑、低下。取:取得,聚拢。
所以大国以低下姿态对待小国,则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,从而聚拢小国。
小国以下大国,则取大国。
小国以低下姿态对待大国,则可以取得大国的包容,从而得到大国的庇护。
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
所以,以谦卑低下取得信任,或者以谦卑低下取得包容。
大国不过欲,兼畜人;
欲:欲望、欲求。兼蓄:兼并蓄养。
大国不过于贪婪,则可以兼并蓄养小国;
小国不过欲,入事人。
事:服侍、侍奉。
小国不过于膨胀,则可以投靠侍奉大国。
夫两者各得其所欲,大者宜为下。
大国和小国各得其所,保持利益均衡,大国应该保持谦卑低下。
心得总结:
本章主要讲大小国的关系和外交策略。春秋末期周天子名存实亡,天下分为多个诸侯国家,其中有大有小。各诸侯相互杀伐,想以武力称霸于天下,导致天下混乱不堪。在这种背景下,老子指出无论大国还是小国,都应该保持谦卑低下,守住静柔,也就是遵循于“道”,这样天下才能太平,百姓才能安居乐业。
“大国者下流也,天下之牝。”大国要像居于下游,使天下百川交汇于此。一个国家之所以成为大国,就在于它以“道”治国,胸怀宽广,海纳百川,天下小国自然会来归附。大国像是天下文明的源泉和中心,要像母体一样源源不断地向其他国家输出道德和文明,故称“天下之牝”。“静胜燥”、“弱胜强”,“清静为天下正”,因此大国要遵循于“道”,保持谦卑和低下。
“故大国以下小国,则取小国;小国以下大国,则取大国。”大国保持低下,小国也是如此。无论大小国家都应该保持低下谦卑的姿态,这样才能获取对方的信任,彼此才能成为对方的需要和依赖。“大国不过欲,兼畜人;小国不过欲,入事人。”大国也好,小国也罢,都需要去掉多余的欲望,不要穷兵黩武,而是依赖和帮助对方。
“夫两者各得其所欲,大者宜为下。”只有双方各得其所,达成各自的诉求,才能保持利益均衡,这样天下才能太平,百姓才能安居乐业。这首先需要大国起到示范作用,保持谦卑的低姿态。
老子的这个外交思想可以说是非常睿智的,也是一种平衡法则。虽然老子的想法可能过于理想,在中国古代不一定能够完全实现,因为邦国关系会受地缘、文化、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,但是对于现如今国际外交颇有借鉴意义。如今世界,已经进入文明法治时代,过去那种丛林野蛮时代一去不复返了,老子的和谐共处思想就能发挥作用了。无论是超级大国,还是弹丸小国,都应该学习“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”这样才是和平美好的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