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道德经》第五十七章通行本原文:

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

吾何以知其然哉?以此:

天下多忌讳,而民弥贫;

民多利器,国家滋昏;

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;

法令滋彰,盗贼多有。

故圣人云:

我无为而民自化,我好静而民自正;

我无事而民自富,我无欲而民自朴。
    

译文:

以正道来治国,以奇谋来用兵,以清静无为来治理天下。

我怎么知道要这样做呢?

是根据以下:

天下的禁令多了,百姓就越加地贫困;

民众的利器多了,国家就越容易混乱;

人们的伎俩多了,怪事就越容易发生;

法律越是森严,盗贼反而越多。

所以得道的统治者会说:

我无为,百姓就自我化育;

我好静,百姓就自我端正;

我无事,百姓就自然富足;

我无欲,百姓就自然淳朴。

逐句解释:

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

正:清净无为,正大光明之道。 奇:奇巧、奇谋。
以正道来治国,以奇谋来用兵,以不扰民来治理天下。老子告诉领导人,治国得正大光明,不要为了满足私欲,不断滋扰民众,而打仗则不是光彩的事情,可以使用奇谋诡计来获胜。

吾何以知其然哉?以此:

我是怎么知道的呢?是根据以下:

天下多忌讳,而民弥贫;

忌讳:禁忌、避讳。弥:更加。
天下禁忌越多,百姓就越贫穷。领导不断设立规矩禁令,对民生就是一种干扰,人们失去自由就失去了活力。所谓苛政猛于虎,如果政令过多,且变更频繁,则民众目不暇接,应对不及。

民多利器,国家滋昏;

利器:锐利的武器或市场图利的工具。滋:更加。昏:乱的意思。
民众拥有更多武器或图利的工具,则国家更加混乱。人们依仗武器或工具可能会利益争夺,相互倾轧,最后搞得民不聊生,混乱不堪。当然如果拥有防身自卫的武器或工具是可以的,以免被政府或者别有用心者算计和迫害。

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;

人:一本作“民”,一本作“朝”,表示民众。伎巧:伎俩,智巧。
人如果喜欢耍伎俩和小聪明,那就会不务正业,从而奇闻怪事就是出来了。上行下效,领导者那么做,百姓会效仿,如果人人那样,天下将大乱。

法令滋彰,盗贼多有。

彰:彰显,清楚。
法律条规越是彰显明白,盗贼反而越多。盗贼不是因为有法律限制也不敢去做坏事,盗贼一开始也是普通百姓,因为无法安居乐业,走投无路才去偷盗劫掠。潜移默化、润物无声的教化,比起森严直白的法令要更有效。

故圣人云:

所以得道的人圣人会说:

我无为而民自化,我好静而民自正;

领导者无为而治而民众自我化育,领导者保持清净自然则民众就会正大光明。老子告诉领导者,少干预百姓生产生活,只要提供足够的便利,道法自然,市场背后有看不见的手,它会调控事物的发展。

我无事而民自富,我无欲而民自朴。

领导者如果不滋事扰民则民众会自我富强,领导者如果减少私欲,则民众也会变得质朴纯真。老子依然强调的是领导人要以身作则,为百姓树立榜样,保持清静无为,减少个人私欲,那样天下将大治。

心得总结:

本章是对清静无为的再次讴歌,并从几个方面论证了清静无为的好处。老子关于领导人应该遵守清静无为已经谈了很多遍了,本章论述得最为清楚。

首先,老子说打仗可以搞奇谋诡计,但是治国得走光明正道,也就是清静无为天下正。这是基本方针,不能混淆,更不能颠倒。

其次,老子说“天下多忌讳,而民弥贫;民多利器,国家滋昏;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;法令滋彰,盗贼多有。”这都是从清静无为的反面论证不那么做的危害。老子指出禁令多了、利器多了、伎俩多了、法令多了等则会天下大乱,祸害丛生。总之,治理国家不要用多,而当用减法,少干预,一切顺其自然,根据客观运行的“道”来调节人们的生产生活。这个与市场经济下“看不见的手”理论也很类似。市场经济中,“看不见的手”是指市场调节或者价值规律,“看得见的手”是指国家的宏观调控。老子那个年代还没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,但是老子的思想早就指出了类似的观点。

最后,老子指出“我无为而民自化,我好静而民自正;我无事而民自富,我无欲而民自朴。”这是用我来代指领导者。领导者如能保持清静无为,不为私欲而滋扰百姓,那么百姓就会保持淳朴和自然生长,最后走向富裕。老子清楚地看到这个世界背后运行的客观规律,告诫我们不要改变它、打破它,而应该适应它、顺从它,这个道理也就是“顺木之天,以致其性”。当顺应客观规律时,我们做事情得心应手,当违逆客观规律时你会发现处处被掣肘。当然我们可以对客观规律和自然环境适当做些调整和优化,也可以进行一定干预,但从根本上是顺应客观规律,而不是反之。这就是所谓“顺天者昌、逆天者亡”。

老子的这个思想,有时候也容易被人们所误解。有的人解读为老子的清静无为是一种乌托邦思想,是一种理想国。有的人会质问,人世间哪能没有欲望,没有欲望哪里有动力和发展?政府对于百姓哪能不干预,不监管,什么也不做那岂不是无政府主义?其实是那些人没有正确理解老子清静无为的思想。

老子的清静无为不是无所作为,更不是消极避世,老子的无为是保持内心的清静,顺势而为。即遵照百姓的意愿,抛却个人的私欲,为了众人的利益进行适度的管理和干预。也就是在治理过程中对于百姓要少干预,不要朝令夕改,更不要违反自然法则,而是要遵守客观规律,保持相对和谐。按照现代政府权力范围可划分“大政府”和“小政府”,老子的思想倾向于“小政府”,既多利用“看不见的手”,而少发挥“看得见的手”。即让市场来主导,政府只把公共职能做好,把市场监管做好,把利益分配机制做好,其他让百姓自由地生活生产。

老子的思想其实也是一种平衡思想。即社会发展使得天下混乱,人心贪婪,而要想解决本质问题就要通过“无为”、“好静”、“无事”、“无欲”来去除多余的相对性,使得回到相对性平衡。老子的这个智慧对后世的“天人合一”、“中庸之道”、乃至“和谐社会”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