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经第56章
《道德经》第五十六章通行本原文:
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
塞其兑,闭其门;
挫其锐,解其纷;
和其光,同其尘,是谓玄同。
故不可得而亲,不可得而疏;
不可得而利,不可得而害;
不可得而贵,不可得而贱;
故为天下贵。
译文:
知道的并不多言,能言会道的并不知道。
塞堵住嗜欲的孔窍,关闭住嗜欲的门径。
挫去锐气,解除纷争;
调和光芒,混同于尘世,这就是玄妙的融和。
所以,不因得到而亲近,也不因得不到而疏远;
不为得到而有利,也不为得不到而伤害;
不因得到而显贵,也不因得不到而卑贱;
当超越了亲疏、利害、贵贱时,才是天下最尊贵的。
逐句解释:
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
这里解释有好几种,都说得过去。第一种是,知道的人并不多言,多言的人并不知道。第二种是,智慧者不多说话,能言会道的并非智者。另外一种是,得“道”的君王不干预民生,一切顺乎自然;干预民生的君王没有得“道”。老子认为应该行不言之教和无为之事。
塞其兑,闭其门;
塞:堵塞。兑:孔窍。门:欲望之门。
即堵塞欲望的孔窍,关闭欲望的门径。这是让人们去除多余的欲望,保持清净自然。前面章节提到了这一句,此处是重复提及。
挫其锐,解其纷;
此意为挫去其锐气,解除其纷扰。锐气会令人自负夸耀,从而看不清自己,纷扰会干扰人心,从而无法宁静。
和其光,同其尘,是谓玄同。
即混合光芒,混同于尘世。也就是阴阳之气相互融合,达到一种玄妙的境界。抛却高高在上的身份,收敛起万丈光芒,与卑微的尘埃交织在一起,这样人接地气,不会飘飘然。
故不可得而亲,不可得而疏;不可得而利,不可得而害;不可得而贵,不可得而贱;
所以,不因得到而亲近,也不因得不到而疏远;不为得到而有利,也不为得不到而伤害;不因得到而显贵,也不因得不到而卑贱。这几句是说“玄同”的境界已经超出了亲疏、利害、贵贱等世俗的范畴,达到一种忘我、无我的境界。
故为天下贵。
达到这种状态的人,才是最珍贵的,也能受到天下人的尊重。
心得总结:
本章的核心意思依然是讲道法自然、清静无为。其中有的句子非常有名,经常作为不少领导和企业家的座右铭。比如:“知者不言、言者不知”、“挫其锐,解其纷”、“和其光、同其尘”等。
“知者不言”或者说“行不言之教”,不是说知道了而不告诉人们,而是知道了也不去强行灌输给人们,而是通过自己的言行做出表率,通过潜移默化和因材施教,去感化众人,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,最后让人们真的理解和搞明白,这样才是真正的智者。
“塞其兑,闭其门;挫其锐,解其纷”这就是让人们保持清静无为,去除多余的欲望。这是老子的核心思想,前面章节也反复提及过。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首先让自己安静下来,保持内心的宁静,不受外界的干扰。同时要去除私心杂念,当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去考虑问题时,事情困难重重,但是如果是为了众人利益去考虑时,你会发现豁然开朗,事事顺遂。
“和其光,同其尘,是谓玄同。”这是非常高深的道理,不只是放低姿态,混合于尘世之中。我们姑且按这个意思来理解“玄同”,但实际上还包括阴阳调和,天人合一,世界大同等。领导者身处高位,光芒万丈,人人仰视,但如果始终高高在上,不接地气,就会与群众渐行渐远,从而作出不明智的决策。而要想保持思想先进性和正确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放下自己,与人民大众紧密结合。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群众路线,就是坚持实事求是,一切为了群众,一切依靠群众,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,跟这里的“和光同尘”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“玄同”还是一种无我的至高境界,超越了世俗的亲疏、利害、贵贱等范畴,如果能够抛却这些,那么人就是超凡脱俗的圣人,达到这种状态的人可能不多,如果真的能达成那就是千古圣人,当被人们永远所铭记。我们普通人要想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可能很难,但是如果能够少点名利渴望,少点私欲,努力勤奋,顺天应人,顺势而为,那也是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的。因此,从老子的智慧当中,领导者可以悟到管理和治国的策略,而我们普通人也可以学到为人处世、修身养性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