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经第45章
《道德经》第四十五章通行本原文:
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
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。
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
躁胜寒,静胜热,清静为天下正。
译文:
最大的成就若有所缺,而它的作用永不衰竭。
最大的充盈好像空虚,而它的作用无穷无尽。
极致的笔直好像弯曲,最好的灵巧好像笨拙,最厉害的善辩好像木讷。
躁动能抵御寒冷,守静可以抑制燥热,清净无为是天下正道。
逐句解释:
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
成:成功,成就。弊:困顿,匮乏。
秉持大道,取得伟大成就的人,看起来若有所缺,并不会居功自傲,这样的人可以长久发挥作用。最大的完美是有缺憾的,这样的完美才是真完美。
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。
冲:通盅,中空,空虚。穷:尽。
通晓大道,取得圆满功绩的人,看起来好像虚空,并不骄傲自满,这样的人发挥作用没有尽头。极致的盈满其实虚空,这样才会长久。
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
帛书版: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,大赢若绌
屈:通曲,弯曲。大赢若绌:最大得有余似乎不足。讷:说话迟钝或言语谨慎。
通晓大道的人,刚直得看起来似乎弯曲,灵巧得似乎笨拙,能言善辩得似乎迟钝木讷。最大的笔直反而有点弯曲,最大的灵巧反而有点笨拙,最大的善辩反而有点木讷。
躁胜寒,静胜热,清静为天下正。
躁:疾步、跺脚而生热。正:通“政”,或正道、规范。
躁动可以战胜寒冷,清净可以抵御燥热。清静无为可以让天下回归正道。有的版本写成:静胜躁,寒胜热,意在读起来顺畅。但其实老子的话没问题,“躁胜寒”,说得是动可以制住冷,“静胜热”,说得是静可以制住热,所以老子强调的是动静结合,保持守中,这才是清净无为。清净无为并非不动,而是在运动、变化的时候依然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淡泊。
心得总结:
本章具有深刻的辩证思维,读起来似乎不是很好理解。老子指出“成、盈、直、巧、辩”五种完善状态,其实与“缺、冲、屈、拙、讷”是对应的。这是告诉我们极致完美的状态,其实含有缺陷的。老子的深刻就在于此,我们通常认为完美无缺,而老子告诉你,完美是有缺的。这是老子“反者道之动”的又一体现,也是上一章”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“的延续。
老子的话其实与日常俗语也很接近,比如:金无足赤、人无完人、白璧微瑕、月盈则亏、日中则昃等,这些也蕴涵着同样的道理。凡事有度,过犹不及。当一件事物快要达到圆满完美的状态时,就会走向对立面,而这个时候看起来似乎还有些缺憾,而这恰恰是最完美的状态。也就说,完美其实并非完美。
老子的智慧在于给人棒喝,使人清醒。当我们追名逐利,投机取巧,沉迷浮华的时候,老子告诉我们应当抱朴守拙。”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“,这是告诉我们在追求功名和成就时,其实可以来点弯曲和磨炼;在追求智巧和聪明时,其实可以来点笨拙和愚钝;在追求能言善辩和花言巧语时,其实可以迟滞和木讷。
”躁胜寒,静胜热,清静为天下正“,老子这是告诉我们要以动制冷,以静制热,遵道守中,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淡泊,以清净无为来治理天下,从而众望所归,成就自我。
本章的”大成若缺、大盈若冲、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“,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,尤其是对于身处浮躁喧嚣的大都市里的人们。远离了乡村和自然,人渐渐背离了初心,变得贪婪痴迷,变得狂妄自傲。无论你是领导者还是管理者,还是普通的上班族、打工者,仔细读读这篇都将收获多多。我们应该谨记教导,保持守中,遵守清净无为,尽心尽力,努力做好每一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