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经第32章
《道德经》第三十二章通行本原文:道常无名,朴。
虽小,天下莫能臣。
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宾。
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,民莫之令而自均。
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,夫亦将知止,知止可以不殆。
譬道之在天下,犹川谷之于江海。
译文:“道”始终是无名无状,却很质朴。
它很小,细不可见,但天下却没有什么能支配它。
王侯如果能够按“道”的原则治理天下,万物将会自然地归从。
天地阴阳之气结合,就会降下甘露,没有人指使就能自然均匀分布。
治理天下就要建立相关体制,确定各种名分。
名分既然有了,也要有所制约,明白了各自制约,知道适可而止,就没有什么危险了。
“道”存在于天下,发挥着作用,就好像山川河谷都流归江海一样,一切都顺其自然。
逐句解释:道常无名,朴。无名、朴:这是指“道”的特征。“道”始终无名无状,非常质朴。有的版本断句为“道常无名,朴虽小,天下莫能臣。”,其实两者都可以。
虽小,天下莫能臣。小:形容“道”很细微,隐不可见。莫能臣:臣,使之服从。这里是说没有人能臣服和支配它。“道”虽然细不可见,但却没有什么能让之臣服。“道”是一切的母体,它主宰和支配着万物,而万物支配不了它。 ...
道德经第31章
《道德经》第三十一章通行本原文:夫兵者,不祥之器,物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。
君子居则贵左,用兵则贵右。
兵者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,恬淡为上,胜而不美,而美之者,是乐杀人。
夫乐杀人者,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。
吉事尚左,凶事尚右。
偏将军居左,上将军居右。
言以丧礼处之。
杀人之众,以悲哀莅之,战胜以丧礼处之。
译文:兵器,是不祥的东西,人们都厌恶它,所以有“道”的人不使用它。
君子平时居处以左为贵,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为贵。
战争是不祥的东西,不是君子所使用的,万不得已而使用它。
对于战争最好淡然处之,打胜也不要得意洋洋,如果得意洋洋,那就是喜欢杀人。
凡是喜欢杀人的人,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。
吉祥的事情以左边为上,凶险的事情以右方为上。
偏将军居于左边,上将军居于右边。
这是说明用兵打仗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。
战争中杀人众多,要用悲哀的态度对待,打了胜仗,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战死的人。
逐句解释:夫兵者,不祥之器,物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。兵者,指兵器,也指战争用兵。夫,作为发语词。 兵器是不祥之物 ...
道德经第30章
《道德经》第三十章通行本原文: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,其事好还。
师之所处,荆棘生焉;大军之后,必有凶年。
善者果而已,不敢以取强。
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勿骄,
果而不得已,果而勿强。
物壮则老,是谓不道,不道早已。
译文:遵照“道”来辅助国君的,不会以武力逞强于天下,以武力逞强的会很快遭受报应。
军队所到之处,荆棘丛生;
大战之后,就是饥荒岁月。
善人(有道的统帅)达到目的就适可而止,而不以武力来逞强。
善人不以战功来自大,不以战功来夸耀,不以战功而骄傲。
善人有战功是不得已而为之,有了战功也不逞强。
事物(军队)过于强壮就会走向衰弱,这是因为不符合“道”,不符合“道”很快会衰亡。
逐句解释: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,其事好还。还:报应。按“道”来辅佐君王的,不以兵力强盛而逞强天下,以兵力逞强的会遭受报应。世界上总有更强大的军队,若以强凌弱,迟早也会被更强大的灭掉。
师之所处,荆棘生焉;大军之后,必有凶年。凶年:荒年、灾年军队所到之处,荆棘丛生。大战过后,一定是饥荒年代。形容军队打仗使得百姓流离失所,民不聊生。
善者果而已,不敢以取强。善者:善人, ...
道德经第29章
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九章通行本原文: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
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,不可执也。
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
是以圣人无为,故无败,故无失。
夫物或行或随;或歔(xū)或吹;或强或羸(léi);或载或隳(huī)。
是以圣人去甚、去奢、去泰。
译文:治理天下,采取强力干预,是不能达成目标的。
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,不能够违背人民的意愿和本性强力统治。
用强力治理天下,会败坏天下;
用强力执掌天下,会失去天下。
因此,圣人实施无为而治,所以不会失败,也不会失去。
人们有前行和后随,有轻缓和气急,有刚强和赢弱;有安稳和危险,不一而同。
因此,有道的人保持自然朴素,要除去那种极端的、奢侈的、过度的东西。
逐句解释: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取:为、治理。为:指有为。不得己:达不到、得不到。想要治理天下而采取“有为”干预的方式,我看是没法成功的。
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,不可执也。天下:天下,指天下人神器:神圣的器物。天下的百姓是神圣的,不可强制干预,更不可强迫其意志。而要顺木之天,以致其性。
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执:掌握、执掌违反民意,任性而为的会失败,罔 ...
道德经第28章
《道德经》第二十八章通行本原文: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溪。
为天下溪,常德不离,复归于婴儿。
知其白,守其黑,为天下式。
为天下式,常德不忒,复归于无极。
知其荣,守其辱,为天下谷。
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复归于朴。
朴散则为器,圣人用之,则为官长,故大制不割。
译文:知道什么是雄强,却安守雌柔的地位,甘愿做天下的溪谷。
甘愿做天下的溪谷,永恒的德就不会离去,就能回复到婴儿般纯净的状态。
深知什么是明亮,却甘于暗昧的地位,甘愿为天下做示范。
甘愿做天下的示范,永恒的德行便不会离失,就能回归到无极的状态。
深知什么是荣耀,却安守卑辱的地位,甘愿做天下的川谷。
甘愿做天下的川谷,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,就能回复到素朴自然的状态。
朴素的“道”散开能够成就万物,有道的人用这种方法,则可为群官之首,
所以完整的物品是不可分割的。进入了“道”的状态,黑白、雄雌、荣辱等也无需分割。
逐句解释: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溪。雄:比喻刚劲、强大。雌:比喻柔静、谦下。溪:也有写谿,溪流、溪谷。知道什么是雄壮,却静守雌柔,甘愿做天下的溪谷。意为即便取得巨大成绩,也应该保持低下,守住一份 ...
道德经第27章
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七章通行本原文:善行,无辙迹;
善言,无瑕谪;
善数,不用筹策;
善闭,无关楗(jiàn)而不可开;
善结,无绳约而不可解。
是以圣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;
常善救物,故无弃物,是谓袭明。
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师;
不善人者,善人之资。
不贵其师,不爱其资,
虽智大迷,是谓要妙。
译文:善于行走的,不会留下痕迹;
善于言谈的,不会留下过失;
善于计数的,无需筹码协助;
善于关门的,不用锁具也让人打不开;
善于捆缚的,不用绳索也让人解不开。
因此圣人善于人尽其才,而没有不可用之人;
因此圣人善于物尽其用,而没有不可用之物。
这就叫做内藏的明白智慧。
所以善人可以做不善人的老师,不善人可以做善人的借鉴。
如果不尊重善人的指导,不珍惜不善人的借鉴,即使聪明绝顶,其实也是大糊涂。
这就是“道”精深奥妙的地方。
逐句解释:善行,无辙迹;善于行走的人,是没有车辙痕迹的。意即真高明的人做完了事情都不留下痕迹,让人看不出来。一个人真的做了点事情,那最好别留下什么痕迹,而是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,让一切看起来顺其自然。
善言,无瑕(xiá)谪(zhé) ...
道德经第26章
《道德经》第二十六章通行本原文: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,
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;
虽有荣观,燕处超然。
奈何以万乘之主,而以身轻天下?
轻则失本,躁则失君。
译文:厚重是轻率的根本,镇静是躁动的主宰。
因此君子终日行事保持厚重,就像行军打仗离不开辎重。
虽有美食胜景,奢华享受,却能安然处之,不为所动。
为什么大国的君主,却以轻率躁动来治理天下呢?
轻率就会失去根本;急躁就会丧失主宰,不足为君。
逐句解释: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,重:厚重。轻:轻浮,轻率。本:根本。躁:动。君:主宰。厚重是轻率浮躁的根基,镇静则是急躁的主宰。轻浮要依赖厚重,否则就会飘离;急躁要通过静心来控制,否则会失控。在轻与重、动与静这两对统一对立的矛盾现象中,重是根本,轻是其次,只重视轻而忽略重就会失去根本;静是根本,动是其次,只重视动而轻视静就会失去主导。
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;君子:也有作“圣人”。指修道之人。辎重:古时军中运载器械、粮食的车辆。所以君子行为处事时刻都要保持厚重,不离开自己所依赖的根基,就像行军打仗离不开装载粮食的车辆。君子坚守自己的操行和本质,不为浮光掠影所动。
虽有荣观,燕处超 ...
道德经第25章
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五章通行本原文: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
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为天地母。
吾不知其名,强字之曰道,强为之名曰大。
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。
故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。
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
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译文: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,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。
它寂静到听不到声音,虚无到看不见形体。它不依靠外力而独立运行,循环往复而永不衰竭,可以作为万物的母体和根源。
我不知道它的名字,勉强把它叫做“道”,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“大”。
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,运行不息而深邃遥远,深邃遥远又能返回本原。
所以说道大、天大、地大、人也大。
宇宙间有四大,而人居其中之一。
人效法地,地效法天,天效法“道”,而道效法自然。
逐句解释: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物,指道。混成,浑然天成。有一个东西浑然天成,先于天地而存在。这个物体是“道”,是天地的母体,因此先天地生。
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为天地母。寂,安静。廖,虚空。寂兮寥兮:没有声音,没有形体。周行:循环运行。不殆:不息之意。这个物体寂静而虚空,无 ...
道德经第24章
《道德经》第二十四章通行本原文: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;
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。
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。
其在道也,曰余食赘行。
物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也。
译文: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,反而站立不稳;
迈起大步想要走得快,反而不能远行。
自我表现的反而得不到显明;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彰显;
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;自高自大的不能做的长久。
从“道”的角度看,以上种种多余的行为,就像是吃多了长出赘肉。
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,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。
逐句解释: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;企,也有写炊,踮起脚尖,表示吹嘘,抬高。跨,跃,迈步。踮起脚尖站不稳当,跨步向前走不多远。不按照事物本来的逻辑就会不顺畅。
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。爱自我表现的不会显明,自以为是的不会彰显。真正彰显的是低调务实的人,而不是炫耀自夸的人。
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。自我夸耀的没有功劳,自高自大的不会长久。没有功劳的才喜欢吹嘘,自视甚高的在位不会长久。
其在道也,曰余食赘行。赘形:多余的形体,因饱食而使身上长出多余的肉。对于懂得“道”的人来讲,这些冗余的行为就像吃得过多,长满赘肉。
物或恶之,故 ...
道德经第23章
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三章通行本原文:希言自然。
故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
孰为此者?天地。
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于人乎?
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;
德者同于德;失者同于失。
同于道者,道亦乐得之;
同于德者,德亦乐得之;
同于失者,失亦乐得之。
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!
译文:统治者少点政令干预,是合乎自然的。
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,暴雨下不了一整天。
谁使它这样的呢?天地。
天地都不能狂暴不止,更何况是人呢?
所以,遵循于道的就同于道,遵循于德的就同于德,遵循于失德的人就同于失德。
同于道的人,道也乐于与他一起;
同于德的人,德也乐于与他一起;
同于失的人,失也乐于与他一起。
统治者诚信不足,就得不到人们的信任。
逐句解释:希言自然。希:少。指统治者少施加政令、不扰民。统治者少点干预,少发号施令,是符合自然规律的。政令频出,人们不知所以,不胜其烦。
故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飘风:大风、狂风。骤雨:激烈的暴雨。所以狂风刮不过一早上,暴雨下不过一整天。
孰为此者?天地。是谁让这样的?是天地!
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于人乎?天地尚且不能狂风暴雨不止,何况于统治阶级的政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