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经第62章
《道德经》第六十二章通行本原文:道者,万物之奥,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
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,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?
故立天子,置三公,虽有拱璧以先驷马,不如坐进此道。
古之贵此道者何?
不曰求此得,有罪以免邪?
故为天下贵。
译文:“道”是万物之庇护,是善人的珍宝,也是不善人的护佑。
美好言辞可以获得尊重,善良行为可以获得好报,不善之人又怎么能抛弃呢?
所以拥立天子,设置三公九卿,纵使捧着美玉在先,驾着驷马随后,也不如进献以“道”。
自古以来,人们如此推崇“道”究竟为了什么呢?
不正是求它能得到庇护;有罪也可得到赦免吗?
正因为这个,天下人才如此贵重“道”。
逐句解释:道者,万物之奥,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奥:深奥或深藏,庇护之意。其实两说皆可,不必执拗字词。善人:善良之人或得道之人。“道”是万物庇护之所,深奥无比,是有道人的珍宝,也是未得道之人的护身符。无论得道与否,也无论良善与否,“道”都是大家的庇护。
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,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?美言:美好的言辞。市尊:尊重、敬仰。加人:帛书版为“贺人”,庆贺之意。美好的言辞可以获得 ...
道德经第61章
《道德经》第六十一章通行本原文:大国者下流也,天下之牝。
天下之交也,牝常以静胜牡,为其静也故宜为下。
故大国以下小国,则取小国;
小国以下大国,则取大国。
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
大国不过欲,兼畜人;
小国不过欲,入事人。
夫两者各得其所欲,大者宜为下。
译文:大国居于江河下游,汇聚百川,处于雌柔的位置。
天下雌雄之间的交合,雌性常以静柔而胜过雄性的刚强,因为雌性柔静,适宜居守下位。
所以,大国对小国谦让低下,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依附;
小国对大国保持谦让低下,就可以取得大国的庇护。
所以,或者大国对小国谦让以取得小国的依附,或者小国对大国谦让而取得大国的庇护。
大国不过于贪婪,而能兼并畜养小国;
小国不过于膨胀,而能投靠侍奉大国。
双方想要达成各自诉求,保持利益平衡,大国应善居于下位。
逐句解释:大国者下流也,天下之牝。下流:下游。牝:雌性、母牛。大国居于江河下游,海纳百川,处于天下的雌柔位置。大国繁荣昌盛,万国来朝,应该居于下位。
天下之交也,牝常以静胜牡,为其静也故宜为下。天下的交合,雌柔能胜雄强,因为雌性守静,居于下位。
故大国以下小国, ...
道德经第60章
《道德经》第六十章通行本原文:治大国,若烹小鲜。
以道莅天下,其鬼不神。
非其鬼不神,其神不伤人。
非其神不伤人,圣人亦不伤人。
夫两不相伤,故德交归焉。
译文:治理大国,就像烹饪可口的小鱼。
用“道”来治理天下,鬼也不再神奇。
不是鬼没有神奇了,而是鬼即使有神奇也伤不了人。
不但鬼的神奇伤害不了人,圣人也不会伤害人。
鬼神和圣人都不伤害人,这是“德”相互融合,并归于“道”的结果。
逐句解释:治大国,若烹小鲜。小鲜:小鱼。治理大国,就像烹饪可口的小鱼。烹饪可口的美味,需要文火慢炖,耐得住性子,不能一蹴而就。治理国家也是类似的道理,要遵循无为而治,顺其自然的理念。
以道莅天下,其鬼不神。莅:临。用“道”来治理天下,那么鬼也不那么神奇了。当我们遵循于“道”时,就不用担心神奇鬼怪了,事物会按照自然法则,有条不紊地进行。
非其鬼不神,其神不伤人。其鬼不神:鬼不起作用。不是鬼不神奇、不灵验了,而是即使鬼依然灵验,但它也无法对人造成伤害。正大光明的人不怕有鬼,即使真的有鬼,那也不用担心鬼会伤人。因为“身正不怕影子斜”,“不做亏心事,不怕鬼敲门。”,人只要行得正、走得端 ...
道德经第59章
《道德经》第五十九章通行本原文:治人事天,莫若啬。
夫唯啬,是谓早服;
早服谓之重积德;
重积德则无不克;
无不克则莫知其极,莫知其极,可以有国;
有国之母,可以长久。
是谓根深固柢,长生久视之道。
译文: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,没有比爱惜精力更为重要了。
爱惜精力,追求能够早点入“道”;
早点入“道”,就是为了多积“德”;
多积攒“德”,就没有什么不能胜任的;
没有什么不能胜任,那就无法估量他能力的极限;
无法估量他能力的极限,他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。
有了治理国家的根本大道,国家就可以长久不衰。
国家长久不衰,就叫做根深蒂固,也是长久存在之道。
逐句解释:治人事天,莫若啬。事天:保养天性,养生的意思。啬:吝啬,吝惜,这里表示爱惜精力。治理百姓和保养身心 ,莫过于爱护自己的精力。
夫唯啬,是谓早服;服:从事、奉行。指早做准备,或指趁早服从道。爱惜自己的精力,就是奉行早入“道”。
早服谓之重积德;重:重视,多的意思。早入“道”就是为了多积“德”。
重积德则无不克;克:胜任。多积“德”后,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或胜任的。
无不克则莫知其极,莫知其极,可 ...
道德经第58章
《道德经》第五十八章通行本原文:其政闷闷,其民淳淳;
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。
祸兮,福之所倚;福兮,祸之所伏。
孰知其极?其无正也。
正复为奇,善复为妖。
人之迷,其日固久。
是以圣人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。
译文:政治清明宽厚,人民便纯朴敦厚。
政治严酷纠察,人民便狡猾多诈。
灾祸中倚藏着幸福;幸福中潜伏着灾祸。
谁能知道其变化的界限呢?没有固定的标准。
正会转变为邪,善会转变为恶。
世人看不透这个道理,已经迷惑得太久了。
所以有道的圣人,为人方正而不生硬,锐利而不伤人,直率而不放肆,明亮而不炫耀。
逐句解释:其政闷闷,其民淳淳;闷闷:昏昧,宽厚的意思。淳淳:淳朴敦厚。政治上宽厚仁慈,施仁政,那么民众自然也会淳朴善良。
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。察察:严酷。缺缺:狡黠。政治上严刑峻法,施苛政,那么民众自然也会狡诈虚伪。
祸兮,福之所倚;福兮,祸之所伏。祸福相依,好坏相连。灾祸中倚藏着幸福;幸福中潜伏着灾祸。凡事难有定数,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。
孰知其极?其无正也。正:正道,与“奇”对应。谁知道其中变换的界限和奥秘呢?是没有固定标准的。
正复 ...
道德经第57章
《道德经》第五十七章通行本原文: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
吾何以知其然哉?以此:
天下多忌讳,而民弥贫;
民多利器,国家滋昏;
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;
法令滋彰,盗贼多有。
故圣人云:
我无为而民自化,我好静而民自正;
我无事而民自富,我无欲而民自朴。
译文:以正道来治国,以奇谋来用兵,以清静无为来治理天下。
我怎么知道要这样做呢?
是根据以下:
天下的禁令多了,百姓就越加地贫困;
民众的利器多了,国家就越容易混乱;
人们的伎俩多了,怪事就越容易发生;
法律越是森严,盗贼反而越多。
所以得道的统治者会说:
我无为,百姓就自我化育;
我好静,百姓就自我端正;
我无事,百姓就自然富足;
我无欲,百姓就自然淳朴。
逐句解释: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正:清净无为,正大光明之道。 奇:奇巧、奇谋。以正道来治国,以奇谋来用兵,以不扰民来治理天下。老子告诉领导人,治国得正大光明,不要为了满足私欲,不断滋扰民众,而打仗则不是光彩的事情,可以使用奇谋诡计来获胜。
吾何以知其然哉?以此:我是怎么知道的呢?是根据以下:
天下多忌讳,而民弥 ...
道德经第56章
《道德经》第五十六章通行本原文: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
塞其兑,闭其门;
挫其锐,解其纷;
和其光,同其尘,是谓玄同。
故不可得而亲,不可得而疏;
不可得而利,不可得而害;
不可得而贵,不可得而贱;
故为天下贵。
译文:知道的并不多言,能言会道的并不知道。
塞堵住嗜欲的孔窍,关闭住嗜欲的门径。
挫去锐气,解除纷争;
调和光芒,混同于尘世,这就是玄妙的融和。
所以,不因得到而亲近,也不因得不到而疏远;
不为得到而有利,也不为得不到而伤害;
不因得到而显贵,也不因得不到而卑贱;
当超越了亲疏、利害、贵贱时,才是天下最尊贵的。
逐句解释: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这里解释有好几种,都说得过去。第一种是,知道的人并不多言,多言的人并不知道。第二种是,智慧者不多说话,能言会道的并非智者。另外一种是,得“道”的君王不干预民生,一切顺乎自然;干预民生的君王没有得“道”。老子认为应该行不言之教和无为之事。
塞其兑,闭其门;塞:堵塞。兑:孔窍。门:欲望之门。即堵塞欲望的孔窍,关闭欲望的门径。这是让人们去除多余的欲望,保持清净自然。前面章节提到了这一句,此处是重复提及。
...
道德经第55章
《道德经》第五十五章通行本原文:含德之厚,比于赤子。
毒虫不螫,猛兽不据,攫鸟不搏。
骨弱筋柔而握固。
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,精之至也。
终日号而不嗄,和之至也。
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,心使气曰强。
物壮则老,谓之不道,不道早已。
译文:道德修养深厚的人,就好像初生的婴孩。
毒虫不咬他,猛兽不伤他,凶鸟不抓他。
他的筋骨柔弱,但抓握却很牢固。
他虽然不知道男女之事,但他的生殖器却能勃起,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。
他整天啼哭,但嗓子却不会沙哑,这是因为和气纯厚的缘故。
知道阴阳和合的道理叫做“常”,知道“常”的叫做“明”。
有益生命的就是吉祥(或贪生纵欲就会遭殃),以欲念主使精气叫做逞强。
事物过于壮盛就会变衰老,这就叫不合于“道”,不守常道很快就会灭亡。
逐句解释:含德之厚,比于赤子。含:含有。赤子:纯净的初生婴儿。拥有深厚道德修养的人,好比刚出生的婴儿。婴儿纯真而质朴,天真而无邪,没有一丝杂质。
毒虫不螫,猛兽不据,攫鸟不搏。毒虫:指蛇、蝎、蜂之类的有毒虫子。螫(shì):蜇人或咬人。据:兽类用爪子抓取。攫(jué)鸟:用鸟爪抓取食物的鸟 ...
道德经第54章
《道德经》第五十四章通行本原文: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,子孙以祭祀不辍。
修之于身,其德乃真;
修之于家,其德乃余;
修之于乡,其德乃长;
修之于邦,其德乃丰;
修之于天下,其德乃普。
故以身观身,以家观家,以乡观乡,以邦观邦,以天下观天下。
吾何以知天下然哉?以此。
译文:善于建立“德”的不会拔除,善于抱持“道”的不会松脱,若子孙遵循这个道理,那么祭祀就不会断绝。
以“道”修身,他的德行是真实的;
以“道”齐家,他的德行是富余的;
以“道”治乡,他的德行能够长久;
以“道”治国,他的德行丰富昌盛;
以“道”治天下,他的德行广泛博大。
以修身之道来观察个人,以齐家之道来观察家庭,
以治乡之道来观察乡村,以治国之道来观察国家,以治理天下之道来观察天下。
我是怎么知道天下的情况的呢?依据的就是这个原理。
逐句解释: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,子孙以祭祀不辍。拔:拔除。抱:抱住、固定。辍:停止、断绝。善于建设的人,他建的东西很牢固,没法拔出。这里比喻为立“德”,懂得建立“德”的,会非常牢固。善于抱持“道”的人,他所拥有的“道”不会松脱。子孙若能够遵守“善 ...
道德经第53章
《道德经》第五十三章通行本原文:使我介然有知,行于大道,唯施是畏。
大道甚夷,而人好径。
朝甚除,田甚芜,仓甚虚;
服文采,带利剑,厌饮食,财货有余。
是谓盗竽,非道也哉!
译文:假使我稍有所知,就走光明大道,远离邪门歪道。
大道非常平坦,但人们却喜欢走小道捷径。
朝廷腐败,田园荒芜,仓廪空虚。
穿着华丽服饰,佩带锋利宝剑,饱餐精美饮食,积聚大量财富。
这是大盗的行径,而不是正道也!
逐句解释:使我介然有知,行于大道,唯施是畏。我:我,指有道的圣人。这里用“我”来代称。介:微小,稍微。施:通迤(yǐ),弯曲斜径,表示邪道。畏:怕,敬畏而远之。假使统治者稍微有所知,就应该行于大道,而远离邪门歪道。
大道甚夷,而人好径。夷:平坦。大道非常平坦,但常人却喜好走弯曲小道,总希望抄近路,走捷径。这与老子的观念不符,老子一直在强调人们应该抱朴守拙,返璞归真,少搞那些花里胡哨和投机取巧的东西。
朝甚除,田甚芜,仓甚虚;朝甚除:朝政败坏,一说宫殿很整洁。两者都可以说得过去,不影响对整体的理解。朝纲败坏,宫殿整洁,田地荒芜,仓库空虚。
服文采,带利剑,厌饮食,财货有余。文采 ...